其他
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的申请了,通往正义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
文丨将爷
开局一张图:
其实是三张图,我合并成了一张,内容都是昨晚上关于“朱令案”最新进展的官媒报道。
我概括一下——最高检受理了朱令父母侦查监督申请,并且交办给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了。后者也给朱令母亲朱明新明确回复了:这事已经交给属地检察部门办理了。
这个消息,是昨晚多家官媒集中的报道,很多人可能又错过了。我看了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既有欣慰,又有期待,当然,也有担忧。
此时,虽然人在休假,但还是觉得有必要再给大家说一下。
大约十天前,我写过一篇《朱令父亲突然亮剑,对这道光不能假装看不见》,算是个爆款。这年头,公号文章阅读量上了百万,而且还活着,也算是个奇迹。那两天,我一直有点担心受怕的。
得多说一句。每次我写出这类文章,总会有些跟着发同题材文章的写手,一边厚颜无耻抄袭我观点,一边还趁机怼我哪哪写得不好,来凸显他好像牛逼似的。
比如,上次就有个烂写手扛着道德大棒,嘲笑我说“朱令案进入一个里程碑”有啥问题。尼玛,他话也说不清,感觉嘴里含了个骚猪卵。所以,我也不知道他趁机蔑视我那一下有啥意义,难道就是为证明他读过我文章又不是抄袭而是质量升级了吗?
我极少回应此类低贱型写手,因为仅从写作伦理角度,我就知道这些人一辈子也就只能活在心理阴暗中。
其实,我也并不认为我文章写得就有多好,但,我可以负责地说,在很多关于正义呼喊的文章,我至少做到了全网首发。
比如上面那篇,在我之前,绝对是没有人写的。不信你们去查。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我不仅真诚,而且还是有些勇敢;二是我挖掘选题和提炼观点,一直努力守着独立自由。这个规则
同样,此时此刻,已经是5月3日凌晨2点了,我在写“最高检受理了朱令父母侦查监督申请”这个最新新闻的评论。至少,这时候还没有任何此类题材和观点发出。真诚和原创,是我绝不会辜负的。
强调一个观点——我永远坚持一个底线,就是不让观点跑在事实前面。
正因如此,开头我才用开局一张图,把多家官媒报道“朱令案”又向前推进一步的消息告诉大家。
这一步,我个人认为,正是对我上篇文章若干观点的回应和证明——朱令父亲选择亮剑,向最高检提交《侦查监督申请》,意味着朱令案,是重新启动程序正义,来寻求抵达结果正义。
现在,议程设置被推进一步了。
各位,最高检和北京检方这各自一小步,其实就是通往正义的一大步。
从逻辑上讲,这正是对我的“里程碑说”最好的证明。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这些官媒报道,在这样节点,还不会推出这个新闻,来让这件事的公共表达有了合理合法合规的空间。
特别值得说的是,这些官媒体获取相关信息,皆是以一个叫“朱令我们在一起”的公众号为信息源,进行梳理的。
这是难能可贵的。它意味着在寻找正义的道路上,这一次官方媒体和自媒体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了一起了。
其实,我是一个温和而单纯的人,也是一个从来不愿意传递戾气的人,我对国家社会通往美好未来,一直抱持着建设和改良的期许,反对那种破坏性的浅薄。
也正因如此,对于官媒传递正义的力量,我也不愿假装看不见。不管哪种媒体,只要报道真相,传递正义,我们为什么不给予掌声呢?
靠抱怨和喊空口号永远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这个世界早就证明无政府主义是多么浅薄。
一个人哪怕是读过《鼠疫》《九三年》之类国外小说,也都知道在那种公共失序的生态下,普通人更容易成为最大的受苦受难者。社会治理必须是一种良性共治,离开哪一种力量都不得行。
显然,这种表达,很不符合上面我提及的那种傻逼写手意趣的。他们只负责谩骂质疑。
之所以我看不起这种方式,是因为有些打着正义旗号贩卖焦虑骗流量打赏的低幼化巨婴,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公害。
他们虽然也能以这种下沉粗俗的方式获得一些流量打赏,但不论是对于社会建设还是公共心理建构,都有破坏性。
说白了,“伪正义”“非专业主义”写作,也是很庸常的恶。
这才是我特别特别担心的。作为一个长期介入大量舆论引导与危机公关事件的民间观察者,这些年,我内心一直有一种巨大的隐痛,就是被“误杀”越来越具有不可避免性。
说白了,这就是专业主义被迫离场的文化代价。无知者大闹一场,有时智慧理性的力量也只能各自散去。
以朱令案议程被推到眼下最新成果为例,最高检交办于北京检察院办理,符合相应司法程序,而且,给出了相关回应,本身就是一种公共喊话,是在体现接受舆论监督的主动性。
至少,在这个环节上,仍去置喙嘲讽相关部门,就完全不符合议程设置走向利好的选择了。
套用一句恶俗的话,这个时间点,确实需要“让子弹飞一会”。
如何纠正、问责、追责,不就是要在全民目击之下,在民意之剑寒光闪闪之下,给各方都提供一个真正理性、建设、负责的讨论空间吗?
此时此刻,是5月3日凌晨,我在故乡乡下的小屋写这篇文章,寒气逼人,浑身发抖。
我当然知道,上面这些感言,并不算讨喜,并不符合中文互联网喂投出的戾气抱怨和急功近利的喷子。
但,我还是想给老铁们说一下我内心一直珍藏着的纽曼那句话:
我不要眺望远方,我只想向前一步。
各位,十天左右的时间,我看到念兹在兹近20年的朱令案,已经向前已经迈出了三步了——朱令父母反攻—最高检接招—交付司法办理。
苍天有眼,这每一步都算数。
接下来,每一步也都得走得好。这就需要所有主体都能理性、客观、公正。其中,就包括民意的理性。
在这样清冷的夜晚,说着朱令案,我百感交集,内心不由又惦念起是最近南方发生那起塌方事件了。
这两天,看着逝者数字一次次叠加,特别是看到有人举家瞬间皆亡,还有那些突然落进深壑然后飞往天堂的孩子,我真是特别难过。
刚才,我打捞了一下当年写过的同类题材文章,发现竟然多达十余篇。
比如,13年前我在《华商报》开的专栏上写过“武夷山大桥垮塌事件”,12年前我在《中国经营报》开的专栏上写过“哈尔滨8.24塌桥事故”,以及在新民晚报等十余家媒体上写过此类批评文字。
看着看着,在这样的北方冷夜,我鼻子突然就发酸了。
那些死亡数字,那些死亡场景,那些年我的痛苦悲悯,那时候我的纸里包不住火的愤怒,都让我百感交集。
在公共表达的质感和锐度上,我再也回不去了。
这一路上,我丢掉了太多勇敢,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灵魂慢慢死掉。
这一路的节节败退都推给外部环境,或者说是自己的不够勇敢。
向内求索。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探索一个更加适合当下中国社会生态的普遍表达专业判断的方式。
当塌方再次击中我心,当想起曾经追问声讨并没有换得一个永远太平,当念及当年基建腐败可能转化今时不确定的灾难,让想到那几年大学生都关在家里读函授大学很可能出现今后因专业断裂带来新的危害,我心情确实是灰暗的、
但,朱令案走到今天,在无边而漫长的黑暗里又亮起了光,又点燃了火,又让我觉得,应该把这样的温暖和光亮及时传递给大家。
这是一次治愈,一份安慰、一种鼓励。
不抛弃,不放弃,对他人如此,对自己亦然。对很多社会问题,同样要有耐心。
我们都是微微,我们都需要温暖,都需要光。
一直记着先生说的这句话——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夜凉如水,血仍未冷。
价值同道,抱团前行。
我们或许无力阻止下一次道路塌方,但一定守住真诚、良知、专业和正义,不让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也跟着塌方。
人生每一步都算数。只要有一步是在迈向温良和正义,就必须为这样的正义歌唱。
因为这个世界永远都不能没有歌唱,唯有真诚的专业的良知的正义的声音,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
爱你,中国;加油,我们!
欢迎关注人格志视频号,以便不会错过直播:
昨晚余华首次单人直播了,但“活着”永远都不是“欢乐颂”
朱令父亲突然亮剑,对这道光不能假装看不见
昨晚莫言在公号发表余华的投稿:这对 “狗头大师”何以如此可爱?
范曾新婚启示录:活到老依然声名狼藉的人生不值得过
范曾的稳准狠